返回首页

丝棉衣服怎么处理结块现象?

176 2024-01-02 12:56 admin

一、丝棉衣服怎么处理结块现象?

1、洗完之后放在通风处反面晾晒,不能暴晒或烘干,晒完之后再用手掌或木棍轻轻、快速拍打棉衣,里面结块的打散了就好了,这样可以使棉花蓬松起来。

2、如果你已经将棉服晒干,并且拍打没有效果了,建议你重新正确的清洗一次,然后正确晾晒,应该就能缓解棉衣填充物结块的现象。

棉服洗完成坨原因:因为棉服的填充物为棉花(棉絮),这类材料遇水就会成团。洗完后晾晒方法不佳就会导致里面的棉絮更块状了。比如南方的潮湿城市,对于棉絮成团的现象更加严重。

二、100%聚酯纤维填充物的棉衣洗涤后结块,如何有效处理?

这个应该是打团了,这个有点困难,试试看晒下拍打看看怎么样,这个很多是不可逆的,所以效果确实不太行。这个和里面的聚酯纤维是否是整张,加工质量有关系

三、棉衣结块怎么恢复?

棉衣不宜频繁清洗,最好不要用洗衣机清洗,很容易造成棉衣结块的现象,尽量用手洗的方式清洗棉衣,能防止棉衣出现变硬、变形、跑毛等情况。

1.拍打棉服。

2.第一将棉服摊开,使用一个衣架进行均匀拍打棉服的动作。

3.甩动棉服整体。

4.拍打完毕,将棉服整体甩动、抖一抖、再拿衣架进行拍打。

5.吹风机吹衣服。

6.使用吹风机吹衣服内侧,同时拍打棉服,这样棉服的成坨情况即可恢复。

四、乙炔结块如何处理?

打开气柜上水阀上水至溢流口有小溢出关闭上水阀。

五、树脂结块如何处理?

树脂本身比较稀,你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填料,手工搅拌一般是1:1,机器搅拌一般是1:3。如果做仿玉的添加氢氧化铝粉,如果表面需要再处理,那就一可以加滑石粉(成本低)。也可以用白炭黑轻质材料,它可以使树脂挂到模具上。但是这些做出来的东西都不透明。加了填料以后一定要注意气泡问题。因为树脂加了填料变稠,在模具坑洼不平的地方容易产生气泡。

建议你从小到大做,慢慢练习,

六、棉衣洗后结块怎么恢复?

棉衣洗后如果结块了可以晒干后用拍打的方法让其松开

七、面粉结块,该如何处理?

赶快吃,不吃就快生虫了

八、涂料沉淀,结块如何处理?

沉淀、结块多见于色漆体系。涂料在储存过程中,其固体组分下沉至容器底部的现象称为沉淀。如果沉淀物形成致密的块状物,且不易通过搅拌再分散的称为结块。(1)产生原因①清漆类沉淀,多数是杂质、不溶性物质或铅催干剂等,在储存中由于低温或受潮而被析出。

②色漆沉淀多数为使用的颜料相对密度大、粒子粗(分散不良)、体质颜料用量大(涂料的颜基比过大)所致。

③涂料的黏度过低或储存温度过高,导致涂料黏度变低,使固体组分下沉。

④涂料储存时间过长。

(2)处理方法①清漆类沉淀、结块可采用过滤或加热的方法处理。

②涂料在配方设计时,控制好颜基比,在生产时加入适当的湿润剂、分散剂和防沉增稠剂,并调节至适当的黏度。

③涂料要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注意涂料的储存期,做到先入库的先应用。

④涂料使用前应充分搅拌均匀并过滤。

九、洗棉衣拉链如何处理?

拉链不用特殊处理,就和棉衣一起正常洗就行了,不影响使用

十、碳酸钠结块如何处理?

这里有些回答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加入的是无水碳酸钠粉末,无水碳酸钠在水合时有显著的放热,会使得溶液温度升高,在35.4摄氏度以下,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因此在常温(25摄氏度左右)下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可能因为溶液温度升高而使得碳酸钠溶解度显著增加,导致加入的无水碳酸钠粉末继续溶解而不析出结晶。

配制饱和碳酸钠溶液时,初学者往往认为和配制饱和食盐水一样,在水中不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直到不能再溶解为止,实际上这种方法是很有问题的,最后得到的往往会是一种有些粘稠的热溶液,溶液冷却到室温后也只是看起来比较粘稠而已。这种溶液实际是碳酸钠的过饱和溶液,这种过饱和溶液有一定的稳定性,甚至静置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见结晶析出,但只要将这种过饱和溶液进一步冷冻或者投入晶种,人为诱发结晶,就可能变成一大块晶体,这种晶体主要成分就是十水合碳酸钠(Na2CO3·10H2O),即俗称的“块碱”、“晶碱”等。

对结晶水合物加热,有利于结晶水的失去,但如果某些化合物在热水中溶解度很大,结晶水合物含结晶水分子又较多,可能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发生化合物溶解于自身结晶水成为溶液的现象,此时温度往往远未到水的沸点。十水合碳酸钠(晶碱,Na2CO3·10H2O,35.4摄氏度溶于自身结晶水)、十水合硫酸钠(芒硝,Na2SO4·10H2O,33摄氏度左右溶于自身结晶水)、五水合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海波,Na2S2O3·5H2O,48摄氏度左右溶于自身结晶水)、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FeSO4·7H2O,64摄氏度左右溶于自身结晶水)等结晶水合物都是典型的例子,换而言之,这些结晶水合物在远未到达水沸点的温度下就已经失去结晶水,因此这些化合物在超过一定温度的情况下,即使在水溶液中析出也可能得不到结晶水合物,碳酸钠、硫酸钠等都是典型例子,甚至某些化合物在升温到超过失去结晶水温度后,溶解度反而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镁等都如此,这类化合物的温度—溶解度曲线会出现类似“抛物线”、“倒V字”等形状。

还有一些化合物失去结晶水的情况更复杂,随着升温逐渐失去结晶水,因此会出现不同温度下结晶析出得到含不同结晶水分子个数的结晶水合物情况,例如氯化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不同温度下在水溶液中结晶析出可能得到CaCl2·6H2O、CaCl2·4H2O、CaCl2·2H2O等不同组成的结晶水合物,而要将CaCl2·2H2O脱水得到无水氯化钙却需要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煅烧。

因此,在常温下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特别是无水碳酸钠粉末一次加入量较大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并搅拌后,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碳酸钠不断溶解,待溶液温度超过35.4摄氏度后,碳酸钠逐渐停止溶解,继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也不再溶解,但此时不会析出十水合碳酸钠结晶,溶液变成有些粘稠的透明热液体,趁热将上层溶液倒出,除去未溶解的碳酸钠,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变成粘稠透明液体,即碳酸钠的过饱和溶液,冷冻这种过饱和溶液,则得到一大块晶体,主要成分才是Na2CO3·10H2O。某些产天然碱的盐湖,在冬季低温时析出天然碱结晶Na2CO3·10H2O,就是类似的道理。

很多过饱和溶液有一定的稳定性,碳酸钠、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都可以用饱和溶液在洁净容器中缓慢降温的方法,制备出较稳定的过饱和溶液,在没有投入晶种等诱发结晶条件下,可以静置很长一段时间仍不结晶,但只要有投入晶种等诱发条件,就会迅速结晶。过去有个化学魔术叫做“一雹成冰”,就是用芒硝(十水合硫酸钠)配制成接近饱和的热溶液(配制溶液时的温度不要超过33摄氏度),缓慢冷却到室温后一般并不会立即析出十水合硫酸钠晶体,但只要投入一小粒十水合硫酸钠晶体,液体中就会迅速析出大量晶体,看起来就好像整个液体突然都“凝固”了一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