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的散文

68 2023-11-28 09:35 admin

一、关于的散文

唢呐,乡村的歌喉

作者:南国杜鹃

乡村常常被描绘成一幅静物画,或被列车的窗口剪裁,或被柏油马路上的中巴的车窗定格。

但乡村更像一幕没有尾声的鲜活话剧。春天,我们可以听到布谷鸟的鸣叫,它们穿透力很强,往往看不到它们的身影,就被夏收后的一场雷雨冲淡。它们是候鸟,是乡村的客人。还有那曙色中的鸡啼,深夜的犬吠,它们是乡村四个季节伴奏的鼓点,不能代表乡村的内涵。

如果用什么比喻做乡村的歌喉,只有唢呐最贴切。它们可以像油菜花一样热烈,可以像槐花一样忧伤,如此的跨度,足可以演绎乡村的沧桑。

它们总在等待着灵感,也许是某个早晨或者某个黄昏,婴儿的一声啼哭,也许是村头或是村尾,乡邻的一阵呜咽,也许是某个吉日或者节假天,新郎新娘酒盏交杯撞出的笑语,都可以让它们润喉。跟随一阵阵鼓点,它们就像田埂上的小草一样刺破晨色。我们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就和整个村庄跌入唢呐渲染的氛围。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它们演绎成摇篮曲和母亲的叮呤和芦叶笛一起呢喃。呢喃成许多美丽的童话,装满我们破旧的裤袋、褂袋。我们开始学会向往,用小鸟初升的绒毛想象乡村外的世界。

当我们一天天的长大,那些高高低低的沟坎,那一道道门框,磕掉我们的门牙,也磕掉我们的灵魂。我们不再肤浅,我们学会深刻的流泪或啼哭。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看到唢呐的七孔灿烂成七颗星和父母的目光一起照耀我们归家的路。第二天早上醒来,灵魂在我们的眼眸上复苏,沾满了父母掌心的汗渍和乡村小路上的泥巴。

终于熬到收获的季节,桑椹和柿果把我们的脸膛照得很亮,把乡村照得很亮。打谷场上,麦子和稻谷按照节气码得很高,比它们更高的是唢呐发出的欢乐的音符。我们把它们用红头绳串起来,那是乡村的嫁妆,我们把它挂在新娘的颈上。

喜宴散尽,人生有时就像一场宴席。乘我们的笑意还没有完全冷却变咸,我们要送别我们的爷爷、奶奶、我们的先辈们。他们最终成了乡村的游子,如一丝炊烟飘向远方。村口的榆树、槐树,你们在瞻望什么,是不是在偷窥我们昨夜的梦境。喜鹊衔起唢呐凋零的音符,去搭建相会的仙桥。

岁月如梭。时间在蚕食我们的心,城镇在蚕食乡村。唢呐的声音稀了,就像头顶上的星辰,乡村沙哑了。

看着墙上的静物画,我们开始怀念唢呐,怀念乡村的声音。

二、《明日之子第四季》唢呐是哪一期?

《明日之子第四季》于2020年7月11日起每周六20:00在腾讯视频播出,截止2020年8月12日已经播出了5期,第一期分为上下两期,唢呐出现了三期,第一期上、第二期、第四期中都有。目前节目还在播出中,后续还会有唢呐的精彩表演。

《明日之子第四季》是由腾讯视频出品,企鹅影视、哇唧唧哇联合制作的新生代乐团选拔节目。该节目由邓紫棋、郎朗、欧阳娜娜、周震南、梁龙、朴树等组成“明日教师团”,分别从唱作实力、器乐演奏、舞台经验、音乐态度等角度,助力喜欢音乐的年轻人找寻志同道合的乐团伙伴,最终组建一支有态度、有实力的五人新生代乐团 。节目于2020年7月11日起每周六20:00在腾讯视频播出。

 因《明日之子第四季》又名《明日之子乐团季》,想必大家猜到这季会出现很多乐器,但是没想到的是唢呐也能融入乐队,唢呐的出现可以说非常惊艳了,无法想象唢呐在乐队中会有怎样的表现。截止2020年8月12日《明日之子第四季》已经播出了5期,唢呐在第一期上、第二期、第四期中都有出现,表现相当不俗。

带唢呐上《明日之子第四季》的唢呐少年叫闫永强,观众戏称唢呐少年,据悉,闫永强是一名00后,2020年5月29日出生于上海徐汇区,19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闫永强的唢呐受到了评审的高度认可,梁龙更是深受触动,称唢呐就是真正的民族朋克。唢呐版电音极具穿透力一击入魂,味儿太足!

第一期上入学考试中,闫永强演奏曲目是《The Spectre》,唢呐版的《The Spectre》将传统和流行融合起来,节奏相当的洗脑。受到了评审的高度认可,梁龙更是深受触动,称唢呐就是真正的民族朋克。第二期中,闫永强又与杨千野搭档演奏了唢呐版的《咆哮》也是别有风味。第四期是三人乐团公演,闫永强搭档赵珂和鞠翼铭,演出了风格独特的《倍爽儿》。唢呐的加入确实是乐队中的清流,比赛还在进行中,第五期迎来淘汰,但是唢呐少年闫永强还在,后续唢呐与乐队的碰撞又会有着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

三、唢呐是谁发明的

唢呐

唢呐又名喇叭,小唢呐又称海笛。

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音域与音色

D调高音唢呐用高音谱表按实际音高记谱。它的总音域为a(1)-b(3),乐队中的常用音域为a(1)-d(3)。

唢呐的中、低音区音色豪放、刚劲,各种技巧都易于发挥,非常富有表现力;高音区紧张而尖锐,在乐队中应用要谨慎。

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据历史资料考查,唢呐流传于波斯?穴现伊朗?雪阿拉☆文字伯一带。金元时期传入我国。根据文字记载,明正德?穴公元1506—1521?雪年间,王西楼所作词中就有这样一句:“唢呐唆哪,曲儿小,腔儿大。”明代弘治间,朝鲜修篆的《乐学轨范》中写道:“唢呐制与喇叭……不知起于何代,当是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在明代又将唢呐编入《回部乐》中,称“苏尔奈”。我国有20多个民族流行唢呐,流行地区不同,其称呼也各不相同:汉族现有唢呐、大笛、海笛、喇叭、叽呐、乌拉哇、暖子、梨花等多种名称,而明、清时期有苏尔奈、得梨、号笛、金口角、聂兜姜等叫法:维吾尔族称苏奈尔、黎族称抹轰、拜来、宰乃、沙喇等,蒙古族称荜什库尔、那仁荜篥格等等。

然而唢呐又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流布于亚、非、欧三大洲的30多个国家,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称谓:东北亚的日本称茶留米罗;朝鲜、韩国则称太平萧;东南亚诸国称沙喇沙鲁呐;中亚的达吉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国称祖尔奈或素尔奈;唢呐南亚的伊朗、印度、阿富汗等国家分别称锁钠、沙呐、祖尔呐;西亚的阿曼、科威特、叙利亚等国称斯勒依;北非的埃及、阿尔及里亚等国分别称米兹玛尔、祖尔呐、祖喀呐;而欧洲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称苏尔勒,俄罗斯称祖尔呐等等。而唢呐则是近代的统一称呼。

沁阳唢呐属木制双簧管乐器,它的音量大,音质明亮、粗犷,演奏方便,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及大喜大悲的情调。

1606年,沁阳人乐圣朱载堉用科学的方法阐明了十二平均律,解决了历代众说纷纭的“旋相为宫”难题,并改良了唢呐的发音位置,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三眼管子”,为我国民族管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朱载堉还担当沁阳唢呐演奏的领班人,他在九峰寺创建了“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班都要在这里聚会。在朱载堉的影响下,怀庆府一带的唢呐班逐渐增多,明末清初时的“同乐会”、“贾家班”,清至民国时的“麻金班”、“毛旦班”、“银河班”等在当地影响很大。沁阳流传着“大花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闺姑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的俗语。沁阳境内的唢呐整体上可分为四大家两大派。以沁河为界,分为沁北派和沁南派,两派演奏风格各有不同。

唢呐于金、元时代传入我国。

唢呐:俗称“喇叭”。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我国中原地区。

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较详细的记载见于明王圻编《三才图会》(1607年刊): 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今天唢呐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