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单抗类靶向药物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区别

来源:www.globalec.net   时间:2023-02-23 15:08   点击:28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单抗类靶向药物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区别

抗癌作用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是,单抗针对大分子细胞(口服疗效不佳,吸收差,副作用难以控制),小分子细胞一般为口服制剂且后缀一般为替尼或非尼。

小分子化合物类分子靶向治疗新药有:

1、 格列卫(伊马替尼)

格列卫是一种能抑制酪氨酸激酶第571号信号转导的抑制药,属小分子化合物,是针对肿瘤信号传导的分子靶向治疗的一个范例。一种叫BCR-ABL的基因能激活酪氨酸激酶,从而引发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这一过程中,BCR-ABL基因是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而格列卫能特异地与BCR-ABL基因的ATP位点结合,抑制该酶的活性,阻断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选择性抑制肿瘤生长,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毒副作用轻微,治疗时选择抗肿瘤中药人参皂苷Rg3配合治疗,因为该中药有着较好的增效减毒的作用,药物的副作用还能进一步有所降低。

伊马替尼适用于Ph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此外,对胃肠道恶性基质细胞瘤、恶性胶质瘤(一种最常见的脑肿瘤)和小细胞肺癌也有效。格列卫是当今最成功的靶向治疗药物之一。

X

2、 易瑞沙(Iressa,ZD1839,Gefitinib,吉非替尼)

易瑞沙是一种口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拮抗药,属小分子化合物,单药用于经含铂类或泰素帝方案化疗失败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在选择靶向治疗外,也可以选择能够治疗肺癌的中药方子(可找老中医开药方,也可以选择中药人参皂苷Rg3)用于辅助治疗。

目前,易瑞沙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可获得长时间生存;对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头、颈部肿瘤,对结、直肠癌也有效。主要毒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和痤疮样皮疹,患者均容易耐受。

3、 埃罗替尼也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拮抗药,属小分子化合物。

埃罗替尼可用于治疗标准方案治疗无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报告对阴茎癌和结、直肠癌的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4、 拉帕替尼(Lapatinib)

拉帕替尼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药,在于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洲临床癌症和肿瘤学大会(ACOS)上,对国际上开展的拉帕替尼多受体靶向治疗乳腺癌症和肿瘤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

拉帕替尼因其为小分子还有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和口服方便的优点,对于贺赛汀(Herceptin)产生耐药性的HER-2型乳腺癌患者,这种新药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单抗类小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以上四种,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句,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虽然具有靶点明确和副作用较小的优势,但是大家要清楚它的副作用只是低于放、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并不等于没有整蛊作用(或毒副作用很弱的意思),所以患者在选择靶向治疗时我也建议可以同时结合抗肿瘤中药人参皂苷Rg3用于增效减毒。

另外靶向药物对癌症的治疗是对局部肿瘤起作用的,要想全身性对癌细胞有效,晚期肿瘤患者也可选择人参皂苷Rg3用于辅助治疗,作为国家一类单体新药,经科学认证它是具有和化疗一样,全身性抑制癌细胞的作用的。

单抗属于蛋白质多肽以淋巴细胞表面抗原为靶标,小分子靶向药属于络氨酸激酶抑制剂,以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

二、伊马替尼好还是氟马替尼好?

伊马替尼相比,氟马替尼疗效达到2代TKI水平的同时,安全性也得到显著改善,有好药当然是吃好的药,这要患者也能轻松点。

三、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的临床试验

在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和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患者中已经进行了舒尼替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欧美关键性的支持本品上市的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研究疗效数据胃肠道间质瘤 (GIST)研究 A研究A是一项舒尼替尼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国际多中心III 期临床研究。研究目的是比较舒尼替尼+最佳支持治疗组与安慰剂+最佳支持治疗组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其他目的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和总生存期(OS)。该研究中患者以2:1 比例随机分配到每日一次口服50mg 舒尼替尼组或安慰剂组,服药4周、停药2周,6周为一个治疗周期(4/2 给药方案),直至疾病进展或因其他原因退出研究为止。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时揭盲,安慰剂组的患者随后可进入开放的舒尼替尼组,而舒尼替尼组患者则根据研究者的判断继续接受治疗。在既往设定的中期分析中,意向性治疗(ITT)人群共312例患者,舒尼替尼组207例,安慰剂组105例。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是均衡的,包括基线年龄(舒尼替尼组和安慰剂组<65岁的患者分别为69%和72%)、性别(两组男性分别为64%和61%)、种族(两组白人均为88%;亚洲人5%;黑人4%;其余不详)及ECOG体力状态(两组的ECOG评分0:分别为44%和46%;ECOG评分1:分别为55%和52%;ECOG评分2:分别为1和2%)、既往手术治疗(两组分别为94%和93%)、既往放疗(两组分别为8%和15%)。两组既往伊马替尼的治疗结果也具有可比性,均有4%的患者不能耐受伊马替尼,分别有17%和16%的患者在距开始治疗6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超过6个月以上疾病进展的患者两组分别为78%和80%。按计划已在149 例疾病进展事件发生后进行了中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舒尼替尼组的研究终点(TTP 和PFS)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在中期分析时总生存期的数据尚未成熟。疗效结果总结于表8, TTP 的Kaplan-Meier 曲线见图1。 研究B研究B是一项在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中进行的开放性、多中心、单组的剂量递增研究。在确定了II 期推荐给药方案(4/2 给药方案,50 mg ,每日一次)后,该研究中55 例患者按4/2 方案, 50mg/日剂量接受本品治疗,其中5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部分缓解率为9.1%,95% 置信区间(3.0, 20.0)]。亚洲胃肠间质瘤(GIST) 临床研究疗效数据以下台湾研究数据仅为初步分析结果,目前尚未得到最终的研究结果。台湾中国人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研究的疗效数据:研究A6181036 是一项在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中进行的开放性、非随机、“治疗性用药”的临床项目。在台湾中国人胃肠间质瘤(GIST) 患者中根据RECIST 标准进行疗效判断,第2 周期的14 例可评价患者中,有11 例(78.6%)患者为疾病稳定(SD);另外3 例(21.4%)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截至数据分析时,有8 例患者完成了4 个周期的舒尼替尼治疗。在此8 例患者中, 有1 例(12.5%) 患者获得了部分缓解(PR),4 例(50%)患者为疾病稳定,3 例(37.5%)患者出现疾病进展;临床获益率(CR+PR+SD)达到了62.5 %。日本人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研究的疗效数据:研究A6181045 是在日本进行的一项I/II 期临床研究,入选了30 例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恶性胃肠间质瘤(GIST) 患者。30 例患者接受舒尼替尼50mg,每天一次,4/2 给药方案的治疗,4例(13.3%)患者获得部分缓解,8 例(26.7%) 患者获得持续超过22 周的疾病稳定,临床获益率为40.0%。 欧美关键性的支持本品上市的肾细胞癌(RCC)临床研究疗效数据: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RCC)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比较了单药舒尼替尼和IFN-α对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目的是比较舒尼替尼组和IFN-α组治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其他研究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750 例患者按照1:1 比例随机接受舒尼替尼 50mg,每日一次,4/2方案治疗,或者是IFN-α,皮下注射 9MIU 每周三次的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其他原因退出研究。ITT人群包括750例患者,舒尼替尼组和IFN-α组各375例。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是均衡的,包括基线年龄(舒尼替尼组和IFN-α组<65岁的患者分别为59%和67%)、性别(两组男性分别为71%和72%)、种族(两组白人分别为94%和91%;亚洲人分别为2%和3%;黑人分别为1%和2%;剩余未报告)及ECOG体力状态(两组ECOG评分0分分别为62%和61%;ECOG评分1分:均为38%;ECOG评分2分:分别为0和1%)、既往肾切除术治疗(两组分别为91%和89%)、既往放疗(两组均为14%)。筛选期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分别为78% 与80%), 其次是淋巴结 (分别为58%与53%) 和骨骼(各为30%)。大部分患者在基线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的转移灶 (分别为80%与77%)。结果显示本品比IFN-α治疗延长了研究终点PFS,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见表9和图2)。在每个预先规定的分层因素包括LDH(>1.5 ULV 与 ≤1.5 ULV ),ECOG体力状态评分(0与1分),和既往肾切除术(有与无)的分析中,风险比均有利于舒尼替尼组。舒尼替尼组的ORR更高(见表9)。 图 2. 既往未经治疗的MRCC 研究的PF S的Kaplan-Meier 曲线(意向性治疗人群) 在该研究最初设定的OS最终分析中,舒尼替尼组与IFN-α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14.6 周和94.9周[HR= 0.821,95% CI:(0.673,1.001)]。IFN-α组中位总生存期的分析包含25例由于疾病进展而中断IFN-α治疗并交叉使用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以及IFN-α组121例(32%)患者接受了舒尼替尼做为研究后抗癌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在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患者中进行了舒尼替尼单药治疗的两项单组、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入研究的患者均为细胞因子作为基础治疗失败的患者。研究1中对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定义是在一种细胞因子治疗方案治疗中或治疗完成后9个月内(干扰素-α、白介素-2或干扰素-α+白介素-2 ;干扰素-α单药治疗的患者至少治疗28天),依据RECIST或WH O标准,有疾病进展的影像学证据。研究2 中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系指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治疗相关性毒性。两项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 也评价了缓解持续时间(DR)。研究1和研究2分别入组了106 例和63 例患者,按4/2 给药方案, 50mg/日接受舒尼替尼的治疗。治疗持续至患者符合退出标准或出现疾病进展。研究1和研究2之间的患者的基线年龄、性别、人种和ECO G体力状态是可比的。两项研究中86-94% 患者为白人,65% 为男性。所有研究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24-87 岁。所有患者筛选时的ECOG 体力状态评分[2 分。研究1和研究2患者的恶性肿瘤病史和既往治疗史在基线时都是可比的。两项研究总患者人群中,95% 的患者组织学上至少有透明细胞的成分。研究1的所有患者要求组织学上有透明细胞的成分。大多数患者既往接受过肾脏切除手术(总患者人群的97%),研究1要求接受过肾脏切除手术的患者才能入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过一个疗程的细胞因子治疗。入组时81% 患者有肺转移。研究1 中肝转移较常见(为27%,研究2中为16%);而研究2中骨转移较常见(为51%,研究1为25%)。总患者人群中52% 的患者至少有3个转移灶。两项研究均排除了已知脑转移或脑膜疾病的患者。研究1和2中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R)见表10。研究1中,中心影像学实验室评价有36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ORR)为34.0% (95% CI 25.0, 43.8)。研究2中经研究者评价有23 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ORR)为36.5%(95% CI 24.7-49.6)。观察到大部分(]90%)客观疾病缓解出现在前4个治疗周期内,最晚出现在第10周期。研究1中截至到数据截止日,36例有效患者中只有9例(25%)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目前还无法准确地评价缓解持续时间(DR)。 亚洲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临床研究疗效数据:下述台湾研究临床数据仅为初步分析结果,目前尚未得到最终的研究结果。台湾中国人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临床疗效数据:研究A6181037 是在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 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开放性、非随机、“治疗性用药”的临床项目。根据RECIST 标准评价,在22 例患者中,有1 例(4.5%)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5 例(22.7%)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8 例(36.4%)患者为疾病稳定(SD); 另外2 例患者(9%)出现疾病进展,6 例(27.3%)患者不可评估。临床获益率(CR+PR+SD)达到了63.6%.日本人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临床疗效数据研究A6181072 是一项在日本进行的II 期肾细胞癌(RCC)的临床研究(入选了既往未经治疗的21 例患者,以及24 例既往治疗失败的患者)。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患者接受舒尼替尼50 mg/日,4/2 给药方案,4例患者获得疾病缓解;3 例既往治疗失败的患者获得缓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