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满族的资料

210 2023-12-22 18:49 admin

分类: 社会/文化 >> 民族

问题描述:

节日、习俗、来历等一切都行,只要是满族的资料

解析:

满族,现有人口982.1余万人。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山东、福建等省区,一小部分散居于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通古斯:内蒙呼伦贝歼稿尔盟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旧称“通古斯”。语族。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17世纪40年代,满族人大量入关以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满族信仰萨满教,崇耐歼拜祖先,佛教在其生活中也有影响。

17世纪初,建州女真左卫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创建了八旗制度。1635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废除旧称“诸申”(女真),改族称为满洲,次年即帝位,定国号为清。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辽东总兵吴三桂请求清入关镇压,清摄政王多尔衮于当年4月率清军入关,5月进入北京,10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迁都北京,建立了清朝。

居住在农村的满族人,其住房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院落围以矮墙,院内有影壁。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 ,大门朝南。西间称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以西炕为尊,俗称“万字炕”,供有祖 宗神位,西墙上有祖宗神板。房舍窗户多用纸糊,房梁上常悬有悠车,婴儿放在悠车里,听 着母亲的摇篮曲安睡。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欢穿长袍马褂,头顶后留发,束辫垂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脚着呈船形的双鼻皮条布鞋。妇女则多喜穿旗袍,梳京头或盘盘髻,戴耳环,腰间挂长手帕。满族入关后,满汉服装渐趋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经过不断改进,旗袍昌改冲的样式逐渐成为直领、窄袖、右大开襟、钉扣袢、紧腰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穿上后既能体现身姿,又可显示女性的高雅大方。

最能代表满族饮食文化的莫过于“满汉全席”。这种宫廷佳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满族菜肴无论在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制作菜肴的山珍如猴头菌、人参、鹿茸等大都还是来自满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满族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萨其玛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种。

满族在历史上精于狩猎和征战,因此他们的传统体育项目大都与此相关。清朝历代武举考试的内容就是骑马、射箭和举重。如今骑射已经衰落,但举重一直沿袭至今。此外,还有八旗兵训练中的跳马和跳骆驼。跳马就是在马飞跑时,骑手纵身跳到马背上;跳骆驼有所不同,骑手要从奔跑的骆驼后面纵身而上。摔跤满语称作“善扑”,摔跤时双方两臂交叉、顺肩至腰相互抱住,然后尽力拼摔。如今,这些跃上敌骑、擒拿敌人的军事技巧已变为饶有风趣的传统体育活动。

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势”、“空齐”是传统舞蹈,多在节庆的宴会上跳。舞时二人相对,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称为莽势;舞者歌唱时众人拍手以“空齐”二字相和,叫“空齐”。“清音子弟书”是八旗子弟于18世纪中期创作的一种只有唱词,没有说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的新鼓词,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

满族在科学工艺方面具有很大的成就。康熙主持编修的《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帝舆全览图》等书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水利专家撰写的《河工器具图说》是中国最早的水利专著;陶瓷专家唐英在清代创立了唐窑,其工艺奠定了中国现代陶瓷业的基础;复旦大学教授满族人秉志是中国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人。

满族在文化艺术方面同样是人才辈出,如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五四”以后的著名文学家老舍、端木蕻良等。此外还有京剧程派创始人程砚秋、相声大师侯宝林等,他们都以卓越的成就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满族文化非常发达。入关之前民间文学十分丰富,以神话、传说、歌谣的形式代代相传。入关之后,吸收汉文化的精华,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我们熟悉的有文学名著《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著名文学家老舍、端木蕻良等等,他们都以卓越的成就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满族的节日

满族在岁时节日及风俗上受汉族影响最多,因而其节日与汉族大同小异。

春节

满族历来重视春节。春节,又称“过年”,时间是从腊月二十三至翌年正月初五。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都要请灶王爷上天、写大字、做豆腐、吃猪肉、宰年鸡、把面发、贴道西(对联、挂彩、福字),支油炸小食品,同时还要大扫除,做萨其玛,贴窗花、挂笺、送荷包。三十日是除夕,是日,下午祭祀,晚上一宿不醒,谓之“守岁”,接“财神”,挡恶鬼。民间院内于二米高的灯笼杆上挂红灯。宫廷中则从腊月廿四开始挂“天灯”。午夜,全家一起包饺子,饺子中放铜钱,吃到者象征来年吉利。正月初一,合家穿戴一新,晚辈向长辈拜年。初二至初五相互串亲访友,问候新年。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灯节。满族人家在这一天里要挂彩灯、制作冰灯。农村有“蒸面灯”预测来年旱涝、冷暖之俗。东北地区还有做冰灯与闹冰灯的习俗。正月十四至十六一般多举行灯会,并有踩高跷、跑早船、闹秧歌、演灯官戏等各种表演。此外,元宵节,满族也有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与“照贼”

走百病是满族特有的岁时风俗。正月十六日,满族妇女日暮结伴至空地,连袂打滚以脱晦气。入夜,满族的习俗是点燃灯火,提起灯笼照遍屋内庭院各处,称为“照贼”,据说是由金代女真人在这一日纵偷习俗演变而来。

添仓节

正月廿五,满族人家将高粱秸扎成马、锄,放在粮囤上。有的将一盆干饭放在仓里,连添三日,谓之“添仓”,以求丰年。

领龙节

又称中和节。二月初二,满族人家清早以灶灰撒院中,左右作大圆圈,从水缸洒至井边,谓之领龙治水,可保风调雨顺。院中撒五谷杂粮,谓之“打灰囤”,祈求五谷丰登。妇女用棉布制成鸡形挂于室中,以驱虫避害。这一天,男子剪发,谓之“龙抬头”,是以此日又称“龙抬头日”。满族这天要吃的食物通常有龙鳞饼、龙须面、猪头肉。

清明节

满族接受汉族家祭扫墓的节日,每到三月的一天,他们抬供果上祖坟烧纸,添土,此外,“新坟插佛朵,旧坟插柳枝,皆示有后之意”,祭佛托妈妈是满族的特色。

端午节

也称端阳节,因为是五月初五,所以又称五月节。“五月到,插艾蒿”,满族过这个节日最初是为了避瘟防疫,并不是纪念屈原。这天“人家檐端皆插蒲艾,门上悬纸葫芦,食角黍,饮雄黄酒。小儿女劲腕缠五色丝线。又以黄布制小猴、青麻制小帚佩胸际”。角黍即粽子。有的地方还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中元节

又称鬼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满族人家扫墓祭奠先人。按佛教中此日为超度亡灵之日,各寺庙举行“盂兰盆会”,燃灯诵经。

七月七节

相传七月七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日,满族妇女晚上供巧姐,意为七夕乞巧。有的满族人家“卡巧馃”、生豆芽、做发面包子。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又叫八月节或团圆节。晚上,满族人家在院中摆供桌,吃瓜果月饼,拜月赏月。有的地方还玩一种兔面人身、面贴金、穿盔插旗、黄泥捏成的“兔儿爷”。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满族无论宫廷、民间都吃腊八粥。腊八粥源于佛教,因而也叫“佛粥”。主要以黄米、江米、稷米、绿豆、小豆、枣、粟子、果仁等熬煮成粥。“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寓意为获得丰收。

过小年

腊月廿三为过小年之日,这天灶王上天述职。当晚满族家家设桌案摆放米制之糖祭灶神,将饴糖抹在灶王像嘴上,用火烧掉,谓之送灶王爷上天,盼其“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种糖又称关东糖,是东北满族特产。

除上述重要节日外,满族的岁时习俗还有:正月初五“破五”,全家吃面饺曰“捏破”;正月十四“跳跶”;正二月“打油千”(即秋千);三月三日“踏青”,等等。

颁金节

近些年来,在党和 *** 的关怀下,民族文化事业兴起,满族也和其他民族一样欢度本民族的节日。各地的满族同胞将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作为满族的节日。1989年10月,将此节日名称定为“颁金节”。“颁金”来源于满语“颁金毕”,意为“生成、生机勃勃”或“新生、欣欣向荣”之意。这个节日的名称,既是为了纪念本民族称谓的命名,又含有反映满族——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充满勃勃生机之意。1993年11月23日,北京满族同胞首次欢庆本民族的节日“颁金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