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冬季适合到哪旅游?

149 2023-12-30 08:20 admin

一、冬季适合到哪旅游?

西藏

藏历新年民俗

新年“古恰”、赶鬼、 疙瘩古突、咖喱土豆饭香寨、请狗赴宴、到江河源头背水、祭丰收女神、折嘎艺人的呼喊、树经幡、朝佛、拜年、酥油塑彩羊头隆过、油炸面供品德嘎、酥油花孜卓等。

  东北

黑土地上的新年

到东北过大年最佳的地方是黑龙江“雪乡”。雪乡的生活是最原味的,吃大碗的农家菜、山中的野味、真正的蘑菇炖粉条,还要帮老乡们贴春联,放烟花鞭炮。

怒江 傈僳族澡塘会

云南怒江峡谷最出名的民俗要算在春节期间举行的“澡塘会”。每年过完大年初一,散居在怒江各地的傈僳族人都要扶老携幼地汇集到河边天然温泉,举行一年一度的澡塘会。

河南逛庙会

河南春节庙会种类繁多,除传统的城隍庙会、东岳庙会、娘娘庙会、观音庙会之外,有许多当地独具特色的庙会。

云南省双柏县

彝族跳虎

正月初八,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地区彝族过虎节。“虎节”于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在日落时开始,正月十五在日出前结束。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当地老百姓深信,只有这样才能幸福吉祥。

景颇族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举办。德宏州陇川县聚居着全国1/3的景颇族同胞,为了方便游客参与,陇川县将举办时间提前到每年的春节大假期间。

贵州寨英

“滚龙”闹元宵

元宵佳节,“寨英滚龙闹新春”活动将在中国滚龙艺术之乡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举行。

陕北闹秧歌

看陕北的秧歌,最好的时节当然是在每逢春节和正月十五前后。到陕北过年,行程应该在以下几站:西安、绥德、米脂、榆林、靖边、安塞、延安。

山西看社火

到山西过年,一定不能错过社火节。社火是山西民间春节活动中最热闹的活动,从省会城市太原开始,到山区的小县,均有机会观赏社火。

 

二、春节序曲是谁写的?

《春节组曲》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经常演奏的是组曲的第一乐章,即“春节序曲”。

《春节组曲》李焕之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第一乐章春节序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乐曲欢快热烈。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其主题先由双簧管演奏,再由大提琴重复,最后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到高潮结束。

春节序曲,是按照秧歌的结构写成的管弦乐曲。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手里拿着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起舞。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按音乐节奏表演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大场是热烈火红的大型集体舞,常常走出各种复杂的队形来。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戏。秧歌的开始和结束是大场,中间穿插着小场。《春节序曲》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

《春节组曲》由四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序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

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

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

乐曲欢快热烈。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

其主题先由双簧管演奏,再由大提琴重复,

最后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到高潮结束。

第二乐章“情歌”,像抒情诗,

乐曲开始由英国管演奏出一首陕北情歌,

像在月光如水的河边,年轻人散步谈心的情景。

这首情歌反复了六次,由小提琴与大提琴以

对话的形式奏出,最后回到开始的引子。

第三乐章“盘歌”是圆舞曲,

作者根据当年延安的周末舞会的情形,

将民间风格的音乐与现代交谊舞相结合写出了这首舞曲。

第四乐章“灯会”是用陕北民间唢呐曲

《大摆队》的音调创作而成,

这部分音乐表现出唢呐演奏的高超技巧。

中间部分采用了陕北民歌《摘南瓜》、

《跑旱船》的曲调,两个曲调交错出现。

结束部分以热烈的秧歌锣鼓节奏再现主题结束全曲。

三、西安春节习俗的特点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