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谷物颗粒已经开始饱满,但还没成熟,指哪一个节气?

189 2023-10-20 06:20 admin

今年的小满节气为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公历五月二十一日,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交小满节气。 所谓“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即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小满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雨水开始增多,预示着闷热、潮湿的夏季即将来临。此时,大自然中阳气已经相当充实,也处于一个“小满”的状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此时的大千世界里,万物生气盎然,又从容不迫:麦粒饱满水稻插,蚕结新茧桑葚熟,菜籽舂油苦菜秀,小满,期待一场如约而至的雨水,谷物生发,顺遂天时。 四月节小满,物初成不满足:麦已灌浆,青绿麦风冉冉,已有了嫩颗甜香,但麦熟还早。 青梅已可煮酒,桃李已挂满枝头,但都还青涩,黄梅雨细多闲闷后,桃李才累枝。 密叶初成幄,已隐歌鸟,但绿风刚浩荡,等千树绿老,才有光嬉厚荫。 小满是入夏炎气初盛,阳气高傲之小盈,等真要满足,还要待阴气的努力。 在二十四节气中,小满绝对是一个充满哲理的节气。小满者,满而不损也,满而不盈也,满而不溢也。 中国传统儒家中庸之道,忌讳“太满” 、“大满”,有“满招损、谦受益”、“物极必反”之说。 因此在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上有一个独特的现象,有小暑必有大暑,有小雪必有大雪,有小寒必有大寒,唯独有小满却无大满。 人生小满,足矣。 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 一候苦菜秀《埤雅》以荼為苦菜。鮑氏曰:“感火之氣而苦味成。”《爾雅》有:“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蔡邕《月令》以謂苦蕒菜。苦菜也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本草綱目》: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 二候靡草死小滿為四月至中氣。方氏曰:“凡物感陽而生者,則強而立;感陰而生者,則柔而靡。”,靡草至陰所生,故不勝陽而死。 末候麥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時,雖已入夏,但於麥則秋。 小满时节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此时保养好身体,可减少在即将到来的长夏中的诸多不适。 小满后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应主动顺应自然规律,调节意识、行为,避免情绪的剧烈起伏,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小满属于火运能量期,因为火克金,所以在这个季节里最容易伤损肺金系统,损伤肺臓、大肠以及皮毛,在五行系统中容易诱发相应的疾病,需引起高度重视。在此期问,体表皮毛之疾,如风疹、风湿疹、汗斑、湿疹、湿性皮肤病、手足癣等等,比较容易复发或产生明显变化,因此,在日常起居饮食上需要适时调整。应当注意常洗澡,勤换衣,被子、毛巾等经常漂洗。不要穿不透气的鞋子,把脚捂出汗,一是不卫生,二是各种真菌细菌容易繁殖。在外出时要注意防晒,避免到蚊虫多的地方,当感受到皮肤开始瘙痒时,要及时涂抹止痒药水。饮食调养上,注意多吃具有清利湿热的食物。 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在慧识悊学文化时期古人天地人合一修身,对人文、天文、地理对应关系的长期观察,治人事天,顺四时之度,对大道法则秩序全面把握而揭示的运用公式与方法。它是以阴阳转换,五行应象,五行生克,数理运算模式为核心,以太阳系五颗行星(包括七曜)的运转和地球本身所含的六种气候的变更为总动力根源,在天人全息相应的整体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气化规律带动物化规律的地球物理运动规律。 “运”是运转,指天上星体的运转对于地球有能量的幅射和对流的交互作用。用天干表示;“气”是指地球本身吸收和辐射能源的作用,反映六种气候的推移。用地支表示。五运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运;夏季,是火炁礼德能量主导期。 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厥阴心胞络风木。 坐功:每日寅、卯时,正坐,一手举托,一手拄按,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鼻赤、目黄、心烦作痛、掌中热诸痛。 小满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高温天气,北方也慢慢迎来炎热、潮湿、闷热的天气。 同时,小满也告诉大家这个时候人体内阳气的蓄积还只是小满,并没有到真的满,所以还不能使气机过于外泄,也不能贪凉而伤阳。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于夏季初始的小满来说,其养生的大原则当是令阳气振奋、渐致繁茂。通俗地说,春季阳气生发萌动,到了夏季开始需要进一步振奋阳气,使阳气逐渐达到一年中的鼎盛状态,而小满就是这一过程中的助力时刻。 如何才能在这“助力”时刻较好地振奋阳气呢? 饮食有节,忌生冷厚腻。小满时节虽然气温渐高,但是万万不能贪食寒凉而伤及阳气,此时若阳气被伤,秋季则会多生泻痢等肠道疾病。 小满时节也是湿气始生之时,此时若饮食肥甘厚腻,在即将来临的长夏季节则会多发湿疹等湿邪所致疾病。所以,煎烤烹炸各类肥甘厚腻加上冰镇啤酒,是健康大忌。 不要过早用空调、风扇等制冷设备,尤其是早晨阳气生长之时更应注意。适当的出汗,才能令阳气在外。过冷的环境不利于阳气生长,阳气郁于内则会发生皮肤过敏、烦躁失眠等问题。 可以适当地晚睡早起,午睡一会。我们应该尽量地保持身体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所以,可以适当的晚睡(但晚睡最好也不要超过睡11点),让阳气内敛的时间推后,早上则应早起,让阳气早早的开始生长。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身体脏腑机能适应夏季的变化。同时,午睡也是让你后半天保持精力旺盛的方法。 运动不可少。在初夏时节,郊外也渐渐繁茂,三五好友一起进行有氧运动,是振奋阳气的最佳方法。以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为宜,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 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夏季的闷热、潮湿天气即将来临。所以,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做好“防热防湿”的准备,要注意哪些问题、遵循哪些基本的原则呢? 清热利湿、生津止渴因人体在夏天津液消耗较多,所以夏天应注意清热生津止渴,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所以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清暑化湿。道医认为,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也宜清补。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过湿对脾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但应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泻能燥能坚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饮水多,导致湿气易侵入人体。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运化功能产生障碍,就会积水为患,引起食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这样能够健脾和胃,脾健则其升降运化功能得以恢复,有利于行水利湿。 清心祛暑、清热解毒道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而心喜凉,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之外可适当多食些猪肉、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道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健脾养胃,补气益阴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如某些人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那么根据道医养生学的观点,注意针对性,辨证用膳,或补脾肺气虚,或气、阴双补。 总之,暑热、暑湿是夏季人体常易发生的生理反应,上述三个原则是根据人体在夏季易发生的生理现象或不良症状特点而确定的。朋友们在实际运用中还应根据当地当时的气象条件(如春夏之交由温转热,夏秋之交由热转凉,各地区的小气候等)结合各自体质不同特点及在夏季容易出现的反应,做到灵活变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